(相关资料图)

今年6月份

衡水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13.32米

沟渠绕村落,水流入田园。近日,在衡水市枣强县恩察镇杨黄洼村,新修的河渠将村里的坑塘都蓄满了水。眼看着汩汩河水顺着沟渠流向村子,杨黄洼村党支部书记黄兵开心地笑了:“通过河渠先把水引进村里的坑塘,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引到田地里。这样全村实现了干渠相通、河道成网、灌排畅通,既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积,又压采了宝贵的地下水。”

杨黄洼村是衡水市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农业大市,农业用水占到了全市的77%,而这些用水过去大多抽取地下水。破解“粮水之争”,该市把引蓄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作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从2020年冬季开始,衡水市持续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大会战,充分利用“一湖九河”主干河道、410条河渠及农村坑塘,疏通“主动脉”,完成滏阳河、清凉江、滹沱河等主要河道清理整治;畅通“毛细血管”,完成干支渠和坑塘清挖;打通“最后一公里”,整修配套设施,连接支、斗、毛渠。

在衡水市广大乡村,通过实施压采项目,积极扩挖坑塘、疏浚河渠、铺设管道、建设涵闸,建设调蓄工程,实现了河渠蓄水、水系连通。目前,该市新增蓄水能力0.8亿立方米,总蓄水能力达到4.28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河湖、沟渠、坑塘互联互通的水系格局。一些多年的河道“肠梗阻”被打通了,一些多年的“死塘”复活了。在此基础上,该市坚持有水必引,充分利用6条外调水线路,近3年年均引水量达到8亿立方米以上,今年1至6月份,全市已经引调外来水14.99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引水任务,保障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实现采补平衡,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该市制定出台节水领域地方性法规《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节水协调机制,制定了节约用水信用管理制度,惩戒和防止节水领域发生信用缺失问题。并实行地下水位通报和经济奖惩,每月开展地下水位升降通报预警,出台《衡水市地下水位变化经济奖惩办法》,根据省通报地下水位变化结果,对各县市区实行财政奖励或惩罚性扣减资金政策。

围绕“以水定产”,该市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将全市840万亩耕地划分为48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核心区、100万亩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区、110万亩季节性休耕和旱作雨养节水示范区、100万亩高效蔬菜种植示范区、50万亩特色水果种植示范区,打造与水源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新格局。近年来累计发展喷灌、微灌和高标准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156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39,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衡水市地下水总超采量11.27亿立方米,2014年至2021年底,该市已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0.08亿立方米,占总超采量的89.4%。今年省下达该市压采任务1.42亿立方米,目前完成率5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根据河北省地下水位监测结果,今年6月份,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13.32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幅度连续9个月位居全省第一。(记者陈凤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