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自9月18日起,纤维检验局发布了22/23棉花年度第一次公检报告,意味着棉花收购加工季正式拉开序幕。棉农完成种植后,从棉田中收获籽棉,将籽棉交售到轧花厂手中,轧花厂经过一系列加工,获得期货盘面交割标的物——皮棉。按照往年规律,籽棉收购期集中在每年10-11月,但这两个月的籽棉价格博弈基本可以确定整个年度皮棉成本位置。截至到9月22日,全国累计公检皮棉982.03吨,但全部是内地棉,新疆棉尚未开始公检。

不过市场保持着对新疆籽棉市场的高度关注。今日下午,市场疯传一张晒出的籽棉交售单。此交售单显示,净重12000公斤籽棉的结算金额为61200元,折合单价5.1元/公斤,且该籽棉品质较好:回潮11.2%,毛衣分40.8%(公定衣分36.58%),颜色级31级,长度30毫米,含杂10.4%。若按37%的衣分,棉籽按3元/公斤计算,以上籽棉收购价折算皮棉价格为11000元/吨左右。盘面一度风声鹤唳,下午郑棉主力合约2301在14000附近偏低位置突然跳水,毕竟按照11000元的皮棉成本推算,盘面一下给予轧花厂将近3000元的套保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去年将近8000元的经营亏损。

但是5.1元/公斤真是皮棉市场的公允价格吗?根据相关知情人士反馈,籽棉实际价格并没有那么低,而是该轧花厂为了象征开门红,讨个好彩头。目前来看,新疆地区逐渐开启收获进程,但交售尚未完全展开,这样的进度符合历史规律,往年9月底-11月底是采摘收获高峰,10月初-12月初则是籽棉交售高峰期。

不过目前棉农和轧花厂对于籽棉价格依然存在巨大分歧,可以放缓未来的交售进度。对于棉农而言,他们期待向轧花厂转嫁高种植成本。本年度在化肥、地租等成本高涨的背景下,新疆棉花高种植成本的事实基本确定,租地机采成本基本在每亩3000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25%左右。按照亩产籽棉400公斤推算,每公斤籽棉成本约7.5元。

不过7.5元的价格远高于轧花厂预期,他们更多接受6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对于轧花厂,他们本年度的运营显得谨慎,不愿意重蹈覆辙,溢价于盘面进行收购的意愿并不高。部分地区棉花协会要求收购价不超过5.5元/公斤,资金方也给出最高5.5元的限价支持。

但实际成交情况仍需等待大规模交售开展才能下结论。尽管轧花厂对价格普遍看空,目前高价收购意愿偏低,但抢收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一,本年度新疆轧花厂数量有所减少,但减少程度有限。从新疆发改委公示的前三批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加工企业名单统计,本年度共有552家轧花厂,较去年前三批减少154家。在具有抢收可能性的环境下,已经入场的轧花厂即便抱有谨慎的收购态度,也难以逃脱困局,敞开收购只能接受面临高价籽棉压力,谨慎收购则面临产能开工利用不足、单位产出成本偏高的风险。第二,籽棉市场的困局无法被棉农和轧花厂之外的其它力量打破,下游实际情况无法有效反馈到籽棉供需博弈中,造成与下游的脱节。在上下游市场脱节、过剩产能的竞争导致轧花厂在收购期间无法顺利地通过期货市场转嫁风险,盘面给不出合理的套保利润,轧花厂选择通过现货市场挺价销售,重回上一年的局面。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