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白湖镇金湾社区芡实迎来采摘期。

8月中下旬,合肥各地的芡实(俗称鸡米果,被誉为“水中人参”)陆续进入采摘期。近年来,庐江、长丰等地围绕“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芡实种植,建立厂房,开展深加工。如今,小小的芡实果成了农民增收的“金豆豆”,更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资料图片)

芡实丰收收获忙

8月30日,庐江县白湖镇万亩芡实种植基地,水面上布满了大圆盘式的芡叶,紫色的芡实花朵探出水面,芡叶下面藏着等待被采收的芡实果。

工人们穿着雨裤在水田里采摘芡实果,他们熟练地在芡实叶下掏出果实。芡实去皮后,是颗粒状的果实,如莲子般大小。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是一种富有药用及营养价值的水生植物。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成熟的芡实果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白湖镇金湾社区的芡实种植大户房章林,今年种植了100余亩芡实,丰收带来的喜悦溢于言表:“鸡米果每六天采收一茬,可以连续采收12茬,产量和价格都迎来了丰收。”

房章林说,芡实水米价格现在达到了3元/斤,产量增长了15%到20%左右。每亩芡实纯收入在3800元左右。

白湖镇金湾社区党委副书记郑敏告诉记者,芡实产业是该社区的主导产业,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工,今年社区种植了1000余亩芡实。“现在高峰期,每天采摘的有100多人。每年采摘期有七八十天,现在采摘工人一天220元,每年光采摘就给全村带来150万元的收入。”

据统计,白湖镇芡实种植面积近万亩,预计今年芡实干米总量达到90万斤,年产值7000多万元。

引进企业提高附加值

芡实丰收了,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卖个好价钱呢?

去年9月,长丰县罗塘乡樊祠村的2500亩芡实产业基地投入运营。罗塘乡强化村企联建,引入安徽徽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

在安徽徽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芡实加工厂房里,一粒粒芡实果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分选、剥壳和分离,根据果实大小种类不同,芡实干米每斤售价20至100元不等,目前公司订单已排至9月份,销售范围涵盖全国20多个省市,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目前,基地吸纳罗塘乡周边居民近300人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约3500至4000元。樊祠村村民潘伟宏以前靠捕鱼为生,村里发展起了芡实产业后,他来到基地从事种植和日常管理工作,“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有好的收入。”

引进龙头企业进行芡实的深加工,提供产品附加值,已成为芡实种植大镇的共识。庐江县白湖镇农技站站长郑先报就表示,该镇将以绿色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同时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 通讯员 郑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