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祖迪 武佩剑)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光线柔和,总经理卢奕霖立于展台旁,手中轻托着一片玻璃盖片,它在光线下泛着微光,厚度比头发丝还薄。
“可别小看它,它能保护空间站的‘翅膀’。”卢奕霖轻声介绍。她口中的“翅膀”,是空间站实验舱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而这片厚度在30至70微米的超薄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正是她的团队掌握的核心产品。
星箭公司是一家为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研发和生产特种光学玻璃材料及零部件的小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卢奕霖进入公司实习。起初,她对这份事业的理解并不深刻。“直到真正参与研发,我才明白它的意义。”卢奕霖说。正是这份认同,让这位“90后”姑娘选择扎根于此,伴随企业一起成长。在她看来,每一片特种玻璃都不只是产品,更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份郑重承诺。
卢奕霖在生产车间检测最新研发的特种光学玻璃产品。
真正的突破来自对“更薄、更强”的追求。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重量和性能要求也更高。卢奕霖带头组建研发团队,向超薄抗辐照玻璃的性能瓶颈发起冲击。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调整,当第一片性能达标、完全自主研制的超薄玻璃终于成功下线时,团队所有人都难掩激动。这项成果,使产品重量比常规型号降低了约20%,成功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如今,已有超过40万片这样的玻璃盖片,覆盖在空间站“梦天”“问天”实验舱的太阳能电池帆板上,为每个实验舱成功“减负”13公斤。
“航天任务没有‘差不多’,只有100%。”自担任总经理以来,卢奕霖已带领团队完成了超过200项航天型号抗辐照玻璃研发和配套任务。为确保万无一失,每逢重要型号任务,她总会出现在生产一线,与员工一起坚守。也正因如此,公司实现了质量零差错、交付零延误。2024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同年又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评为“突出贡献供应商”。
在深耕航天领域的同时,卢奕霖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她带领团队研发的防震抗冲击型石英摆片,将行业技术指标大幅提升,成功应用于导弹、卫星、高铁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0.009mm极限超薄耐高温光学玻璃的诞生,则展现了公司在特种光学材料领域持续的创新活力。
卢奕霖担当讲解员,为学生们介绍航天知识。
工作之余,卢奕霖还有一项她非常看重的“兼职”——在公司挂牌的多个教育基地里担任讲解员。“玻璃怎么能这么薄?”面对学生们的提问,她总会微笑着回答:“就像中国航天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托举。”在她看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访客讲解航天知识、分享父辈的创业故事,是另一种形式的“核心技术攻关”。至今,她已义务接待超过20万人次。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做好中国人自己的特种玻璃,为国家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卢奕霖的话语平和而质朴。那片薄如蝉翼的玻璃,在她手中仿佛有了重量——那是中国航天自主创新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