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一号“断气”后,欧洲能源危机不断升级,又一金属巨头撑不住了。

欧洲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商之一,法国敦刻尔克铝业公司在当地时间周二宣布,为应对能源价格飙升,公司将于四季度减产22%。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德戈伊斯表示,减产将通过停止冶炼厂中54个电解槽运作和降低其他电解槽强度来实现。

受天然气供应紧张、能源价格高企影响,近期,欧洲化工、钢铁、肥料等多个高耗能行业均陷入了减产、停产的泥潭。市场担忧作为行业龙头,法国敦刻尔克铝业减产可能只是能源困局影响欧洲金融冶炼行业的开始,如能源供应形势无法缓解,减产甚至停产现象可能进一步蔓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受相关消息影响,9月7日A股有色金属板块强势拉升。截至收盘,天山铝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涨停。

部分欧洲金属产能或“一去不复返”

“断气”、干旱、缺电……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产生连锁反应,以金属冶炼企业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业内人士表示,电价飙升令金属冶炼厂陷入亏损的深渊。当下,能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遥遥无期,这将倒逼金属工业继续削减产能。受关停、重启的高成本制约,部分产能或“一去不复返”。

法国敦刻尔克铝业公司曾在去年冬天减产15%。今年年初,公司以政策价获得核电站输送的廉价电力,并从6月起实现了满负荷生产。由于公司部分电力仍参照市场价采购,目前能源成本压力与日俱增,公司被迫重启减产。

铝常被称为“凝固的电力”,原因在于铝在生产过程中耗电量巨大。一吨电解铝耗费约15兆瓦时的电力,相当于5个德国家庭一年的耗电量。

据彭博统计,上周德国地区生产一吨电解铝的电力成本约为4200美元,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期货报价仅为2300美元/吨左右。这意味着,当下电解铝生产是深度亏损的。

据上海钢联统计,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欧美地区产能削减总量已达到约130万吨/年,其中,欧洲约为104万吨/年,美国约为25万吨/年。国际铝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以外的铝产量减少了1%。其中,西欧的铝产量同比减少了11%,年化开工率始终低于300万吨,为本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挪威工业巨头海德鲁公司近期表示,将关闭其在斯洛伐克的斯洛瓦尔科(Slovalco)铝冶炼厂。而在今年年初,斯洛瓦尔科铝冶炼厂已经减产60%。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兰·维塞利(MilanVesely)表示,重启工厂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且只有在电价低廉、铝价大幅上涨和政府有补贴的情况下才能重启。

上海钢联分析师认为,受能源供应紧张和极端天气影响,今年冬季欧洲可能遭遇更大的能源困境,欧美地区电解铝减产面将继续扩大,且今年复产可能性很小。一些小型铝产能甚至有被长期闲置的可能。

欧洲多国拟采取严厉手段

应对“复杂冬天”

近期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涨,通胀水平再创新高,经济衰退风险进一步增强。分析人士指出,欧盟盲目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产生的“回旋镖”效应逐步显现,让欧洲严峻通胀形势雪上加霜。

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指出,能源危机及干旱天气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对价格构成压力,通胀短期内几乎看不到缓解迹象。

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国迫切寻找能源危机解决方案,各国能源救助政策层出不穷。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9月6日表示,西班牙或迎来一个能源情况较为复杂的冬天。西班牙政府不会采取停电或天然气配给制等较为极端的节约能源措施,但会出台更多电力节约的严厉举措。

法国总统马克龙9月5日表示,法国赞成欧盟国家共同购买天然气,以获得更低的价格。马克龙表示,赞成建立相关机制来抑制电价飙升。加快包括核电和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利用,简化相关法规和程序。

马克龙还透露,法国将与德国在能源供应上“抱团取暖”。法国准备在德国需要时向其输送天然气,并在用电高峰时期使用德国输送的电力。

德国政府9月4日宣布650亿欧元能源救助方案。德国政府表示,不依赖燃烧天然气发电的企业正在享受“超额利润”,将对这些企业征收“暴利税”,补贴能源密集型企业和普通民众。

机构:能源危机或拖累大宗商品需求

在能源危机影响下,欧洲有色金属、化工、肥料、钢铁等行业相继出现大面积减产,A股相关板块活跃。然而,机构指出,能源危机将提升欧洲经济衰退的风险,进而拖累大宗商品需求。由于欧洲制造业成本压力增加,其全球竞争力削弱,或有利于其他地区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分析师江露表示,由于欧洲电力结构依然依赖于传统能源供应,欧洲能源、电力价格进一步上升的风险并未消除,能源高涨叠加货币收紧将进一步加剧欧洲经济的衰退,进而拖累大宗商品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大幅抬升的成本会引发冶炼端减产,进而限制有色板块的跌幅。

华泰证券认为,伴随冬季天然气需求旺季来临,欧洲天然气缺口将令欧洲化工企业竞争力显著削弱,日韩、美国化工企业竞争力亦有所下滑。国内化工企业依托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优势,全球份额有望直接或间接提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