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6月份持平转为上涨0.5%。PPI同比上涨4.2%,涨幅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由6月份持平转为下降1.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CPI创新高,仍须刺激有效需求
在猪肉、蔬菜涨价及低基数因素推动下,7月份CPI同比上涨2.7%,创下2020年8月份以来新高。
“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明显,优质黑猪五花肉从月初的约35元一斤涨到了月末的近40元一斤,一个月内上涨了五六块钱。”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的一家商超店,鹏程鲜猪肉售货员王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道。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因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7月份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长期将温和上涨。从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及生猪出栏量等供给端指标来看,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CPI涨幅符合市场预期。其中,鲜菜、猪肉是主要推动因素。但随着天气炎热需求回落,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猪肉价格近期有所调整。同时,在鲜菜价格前期见底后,7月份受部分地区异常天气影响供给,鲜菜环比上涨10.3%。最终,两大弹性最强的食品形成“猪菜共振”,推动食品价格环比大涨。
“7月份CPI虽创近两年新高,但有效需求不足仍需政策发力。”张奥平表示,虽然7月份CPI同比上涨达2.7%,但相比2%-5%的温和通胀区间上限还有较大的空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更是长期处于低位,这反映出内需中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费意愿长期较弱。他认为,我国应在供给侧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同时,在需求侧适度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继续实施扩张性的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刺激有效需求力度,助力实体实现宽信用。
展望CPI走势,温彬预计,未来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12月)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
P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数据显示,7月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对此,张奥平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以及去年同期基数影响,黑色金属等国内定价品种价格持续回落。同时,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及国际社会加剧割裂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水平,但发达国家衰退预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一定压制。
“7月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衰退交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导致中上游价格回落。”温彬表示,受供给充沛和需求偏弱影响,国内工业品价格弱于国际,特别是中上游能源、金属、化工类价格降幅较大,导致PPI生产资料环比下降1.7%。
受访者表示,从长期来看,国际地缘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将逐步弱化,全球供应链将实现弱修复。同时,伴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暴力”加息缩表,经济衰退预期将压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游输入型通胀所带来的供给冲击将得到缓解,PPI数据将实现持续回落。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